《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第六章 - 提出请求,丰盈生命
O 原文:
用负向的语言提出请求通常会引发两个问题:1、人们往往搞不清楚我们到底请求他们做什么 ;2、负向的请求很容易使人产生抗拒的心理。
除了使用正向语言,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表达含糊不清或过分抽象、模棱两可,他人很难直到如何去行动。有一则漫画描绘了一个男人跌到了水里,他一边挣扎着往岸边游,一边冲着岸上的够喊道:”拉西,快去找人帮助!”在第二幅画中,他的够躺在了心理医生的沙发上。这是因为”帮助”这个词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含义。
…父亲向孩子提出的请求同样含糊不清,他说:”我只是希望你能对自己多一些责任感。这个要求难道过分吗?”我建议他具体说明,儿子需要怎么做才算是有责任感。经过一番讨论,父亲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道:”嗯,这听上去有些不对,当我说希望他能有点责任感时,我真正的意思是,希望他能听我的话,我让他跳他就要跳,并且做的时候还要面带微笑。” … 人们习惯于使用含糊、抽象的语言将自己的愿望暗示给他人,却不提及希望对方采取那些具体的行动。
更常见的是,我们对提出什么样的请求缺乏意识。我们和他人说话或者讨论事情,却并不知道如何开展一场对话。我们只是吧自己想说的话丢给他人,将他人当作垃圾桶。如果他人无法分辨出讲话的人想要什么,则会苦不堪言。
更常见的是,人们在说话时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们可能会说:”我没有什么请求。” ”我只是把我想说的说出来。”但在我看来,不论我们在对另一个人说什么,都希望他人有所回应。1、我们期待对方理解,同理我们,与我们连结 2、我们请求对方给予我们一些坦诚的回应,来了解对方对我们的话有什么反应 3、我们请求他人采取某种行动来满足需要。 我们越是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就越是能够实现所想。
我们的本意和他人的理解有时可能是两回事。通过我们会在对话中捕捉线索,来确定他人是否理解了我们的意思。如果不确定,我们需要提出明确的请求,请对方告诉我们他们听到了什么,以便在有误会的时候做出修正。
R 感受:
认同,引发类似体验带来了共鸣的感受。
I 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