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关于《非暴力沟通》的读书笔记:

《非暴力沟通》第二章 - 梳离生命的语言

O 原文:

道德评判-

  「在我看来,当我们在分析和评判时,其实都是在表达自身的价值观和需要,但这样的表达方式却是悲剧式的,引发的是对方的防卫与抗拒。就算他人遵从了我们,很有可能是出于恐惧、内疚或羞愧,而非发自内心。而同时,人们这样做其实意味着他们接受了我们的评判,真是两败俱伤。我们会发现对方不再那么友好,因为由于内部或外部压力而屈服的人们一定会心怀怨恨,他们由此失去尊严,在情绪上付出代价,更不可能怀着善意回应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

   「重要的是不要吧”价值判断”与”道德评判”混为一谈…在和平的价值观受到冲击时说,”暴力是不好的。杀人者很邪恶。”但如果从小学习非暴力沟通,我们能够清楚而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和价值观,而不是指责他人。我们可以说:”对于通过暴力来解决冲突,我很担心,我希望能选择其他方式来化解纷争。”」

做比较-

   「评判的另一种形式是做比较。在《如何让自己活得很悲惨》一书中,作者丹.格林伯格诙谐地揭示了比较的心态是如何暗中对我们产生作用的。」

R 感受:

 惊讶,从未意识到。   有趣

I 启发:

    这个关于道德评判的描述,联系自己日常很经常有所谓的「冷静客观分析」、「我来评判一下这件事」,其实都是自己有着要表达自身价值观,输出的需要。之前从来没有这样来思考过自己、或者他人的分析评判为何就是惹人升起防御性,给别人给自己不好的感受,原因竟然是,原来分析、评判是一种你自己自身想要输出表达的需要,这个有点解开了自己为何总要发现到自己的这些表达总是会不定时地激起一些问题。

    从自己一点管理的体验经历,对这段「委屈遵从」的描述非常感触以及有共鸣。有很多时候工作中时候,还是做过一些现在看现在自己感觉起来挺不好受的操作:下属同事在工作中因为一些能力或者经验的不足,而不能产出时候,对于关于如何去提升他在这件事情上,直接把事情细拆、直接指令他直接执行动作项。哪怕最终结果他按你想要,做了动作,但其实是一种屈服,例如你根本就没实现他需要通过这事情把自己的能力提升上去。是你自己的不经意,剥夺了他能在这事情上自主思考与成长的权利。关于这点,另外一本《内在动机》也是讲得很好,这个就是强行将外在要求完整照搬内化的典型案例,损害个人自主、胜任感觉。这本书,后面给自己安排精读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