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第五章 - 为自己的感受负责

O 原文:

  「人们之所以苦恼,并非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人们对事情的看法。」爱比克泰德(Epictetus)古罗马哲学家。

    非暴力沟通要我们意识到的是,他人的言行举止或许会激发我们的感受,但绝非产生这些感受的原因。感受源自我们如何看待他人的言行以及我们当时的需要和期待。第一种选择是指责自己,将错误归咎到自己身上。…如此这般带给我们的感受是内疚、羞愧和压抑,我们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第二种选择是指责对方,讲错误归咎到对方身上。第三种选择是关注我们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第四种选择是关注对方想要表达的感受和需要。

    通过关注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价值观或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是为自身的感受负责。

     当我们评判、批评、分析或判断他人的言行时,实际上是在用疏离生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当我们通过评判、判断和想象等方式间接地表达自己的需要时,他人很容易认为我们在批评他们,并随之启动自我辩护和反抗。我们越能直接说出感受以及相关联的需要,他人越有可能对我们做出善意的回应。不幸的是,大多数人从未学习过如何从『需要』的角度来思考。当需要未能得到满足时,我们习惯与认为是他人的错。

R 感受:

    惭愧,发现自己类似的表现。我是习惯于前2种选项的思维奴隶。

I 启发:

    这一章的标题,其实很好。一般理解像我们直接遇到他人的言行举止激发我们的感受。很多工具书啊等等,可能是所谓的对症下药的各种方案。但这章的标题就教你一个,为自己的感受负责任。虽然没有摘抄,但几个文中的案例其实都挺经典的自己的思维语言误区,「你的XX行动,我的情绪感受」先从规避这种语言上的思维陷阱开始。 负责任的说法应该是,你的XXX行动, 不符合我XXXX的需求和期待, 我的情绪感受XXX。

   我其实读这章的时候一直有在想,为什么按类似的情节中的我就是控制不住,也是会直接掉进那些很常见的思维陷阱呢?一个是生理进化需要保留的捷径,但我感觉更多的其实是没有太面对自己的真实的需要。我其实不太敢去表达,其实是我需要什么。例如我需要被尊重,努力的部分被肯定。说出去其实有点感觉挺丢脸的。 所以4选项题里面,总是先选前2个。不敢直面真实的的自己的需要,要先改变,先直面自己的情绪其实是自己的需要。